![]() |
|
登录注册 |
☦ 上海财经大学论坛 > 你问我答 > 浏览当前帖子 | 手机版 - 认证发帖 - 隐藏左侧栏 |
嘉兴定位中国科技城 | |
【返回本版】 【发表帖子】 【回复帖子】 | 浏览量 436 回帖数 1 |
![]() |
侯怡橙 等级 贵宾 楼主 发表于 2012/3/23 23:49:52 编 辑 |
|
嘉兴定位中国科技城 两年前,沈晶是嘉兴市南湖区科技局的一个干部。那会儿他的主要工作,是帮着辖区内需要技术革新、或是希望找到好的科技项目投资的大小老板一趟趟地跑北京。 为什么?好的高校都在北京啊,好的技术、好的人才不在清华就在中国科技大学。那会儿的沈晶是看惯了冷眼,吃够了闭门羹——任你说得天花乱坠,你推荐的企业确实潜力无穷,可人家大专家还是瞧不上嘉兴这些民企。 两年后,沈晶的身份变成了嘉兴科技城管委会的副主任。这个小小的科技城里装着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应用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国际技术转移中国中心,还有数十位专家。 沈晶牛气了,整个嘉兴牛气了。科技城管委会主任孙旭阳和嘉兴的领导们眼光长远了:科技城的初级目标就锁定了我国台湾新竹工业园和日本筑波科技城,最终目标是形成类似美国硅谷的科技创业天堂。这还不够,在孙旭阳的计划中,经过5-8年的建设,最终科技城将“力求对三者的突破”,“建设一个更加符合中国国情的科技与产业有机结合体”。 用四个字概括这个理想,就是“东方硅谷”。 发挥地理优势 突破GDP瓶颈 孙旭阳和他的团队的信心,一大部分来自全省自主创新的大环境,但更主要来自于嘉兴独一无二的天然地域优势。 有一幅标满红蓝箭头的“长三角——嘉兴”位置图让沈晶和他的领导们爱不释手。简单地说,地图上标着六个圈,实心的红圈代表嘉兴,五个虚线标志的圈则分别代表上海、杭州、宁波、绍兴、苏州。沈晶用笔杆子小心地敲着电脑液晶屏:“距离杭州90公里,上海90公里,到苏州1个半小时,跨海大桥建成后,到宁波1个半小时,跨江大桥建成后,距离绍兴1个小时。” 罗兰·贝格团队,是世界上排名前10位的咨询管理公司。在建设嘉兴科技城之前,嘉兴市政府耗资数百万元,请来这家著名的咨询管理公司进行调查,结果“非常令人满意”。沈晶说分管工业的副市长王新民看到地图后,开玩笑说:等到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正式形成,那么上海多了个西湖,杭州多了个外滩,而嘉兴,就成了两座城市的中心! “除了南京有较深厚的高校优势,其他城市都面临着本地科研资源的贫乏,嘉兴这个科技中心的形成,将使整个长三角受益!”沈晶对嘉兴科技城的发展充满着憧憬。 如果说良好的地理环境是嘉兴建设浙江首个科技城的“地利”,那么经济发展面临的瓶颈则是促使他们作出这种选择的“天时”。 “2003年,嘉兴人均GDP突破3800美元,再依靠传统行业,卖出几件羊毛衫,出口几件皮衣显然不可能再有质的突破。”沈晶表示,嘉兴的区域特色产业羊毛衫、皮革等行业已经日渐成熟,同时面临发展的瓶颈,“即使是传统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也会迫切地需要技术创新,否则根本无法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嘉兴急需一个新的技术开发平台。”在南湖区区长魏建明眼中,科技城是嘉兴优质化产业结构的一次契机:以科技城作为载体所引进的科研团队,能准确了解嘉兴本地情况,科研成果更易于本地化,而建设集科技、教育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嘉兴科技城,能科学、合理地挖掘嘉兴临近大都市的区位优势,让优势真正成长为当地经济增长的强大内力。 “地理位置好比我们捧着团面疙瘩,不好好加以烹饪它永远只能是个面疙瘩,充不了饥。”沈晶解释说。 引进大院名校 打造东方硅谷 2003年12月31日,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正式签约入驻嘉兴科技城,这是嘉兴科技城引入的第一个伙伴,也是清华大学继珠三角研究院、京津冀区域研究院后设立的第三家区域研究院。 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在科技城内设立了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博士后流动站,建立了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和继续教育基地。不久后,数十位教授、高工、海外学者被引进科技城,其中博士17人,兼职的两院院士2人,并相继建立了一批电子、电信、生物技术研究实验室。 据嘉兴市政府统计,长三角研究院已承担省级科研项目3项,市级科研项目4项。 “这些都是投入,真正的产出,主要在科技成果的转化。”沈晶介绍说,经过一年多的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也正在积极推进中。到目前为止,长三角研究院已经成立了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作为清华大学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的分中心,并成立了浙江思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浙江群生物产业开发有限公司等一批高科技企业,有近10个成果转化或孵化项目正在开展,项目实施后,预计可以新增3亿元左右的产值。 2004年11月23日,继长三角研究院后,中国科学院与嘉兴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共建中国科学院嘉兴应用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同时进驻科技城的还有8家中科院研究所。 “我们本来的目标是在5年之内引进8-10家研究所,中科院8个院属研究所合作共建工程提前实现了我们的目标。”孙旭阳表示,这次合作开创了中科院和地方合作层次和规模上的先例。 2005年10月28日,浙江省科技厅、嘉兴市人民政府与乌克兰国家科学院签约共建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国际技术转移中国(嘉兴)中心,落户嘉兴科技城,乌方将每年派遣3-5名专家常驻科技城,并提供人才、技术和科技成果的支持,在全国率先开始了国际科技成果在中国产业化的尝试。 与此同时,法国圣戈班公司、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其他国内外的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和高校,正在和嘉兴科技城进行洽谈。 “从近期看,引进大院名校不可能一下子出成绩,但我们不能急功近利。嘉兴的投资着眼未来。”嘉兴市科技局局长柴永强说。 |
![]() |
小凉粉帆帆 等级 贵宾 2 楼 发表于 2012/3/23 23:49:52 编 辑 |
|
呵呵,嘉兴人,所以顶 |
1 |
论坛帮助 会员认证删帖申请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