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登录注册 |
☦ 上海财经大学论坛 > 你问我答 > 浏览当前帖子 | 手机版 - 认证发帖 - 隐藏左侧栏 |
转帖如果没有通识教育,我们就决不能办好一所大学 | |
【返回本版】 【发表帖子】 【回复帖子】 | 浏览量 825 回帖数 0 |
![]() |
啊要出来了 等级 贵宾 楼主 发表于 2012/3/23 23:13:02 编 辑 |
|
作者:张晓鹏 来 源:中国教育报 通识教育不只是人文教育,完整的通识教育必定包含科学教育的成分; 通识教育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本科基础教育,“二二分段”不是我们实施通识教育唯一可取的模式; 学科领域内开展通识教育不等于开设概论课,我国大学应创造条件开设更多的小班讨论课程,加快教学方法改革。 曾任芝加哥大学校长的赫钦斯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没有通识教育,我们就决不能办好一所大学。”近年来,国内有关大学通识教育的研究日渐升温,部分大学也做了一些尝试。目前从理论上已无人再否认大学开展通识教育的必要性,但在实践层面上,我国一些大学开展的通识教育却缺乏清晰目标,存在很大难度。 问题的症结究竟何在?本文拟结合国外的经验,就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若干关键问题进行反思。 通识教育概念认识的偏差: 通识教育不等于自由教育,通识教育也不仅仅是指人文教育,完整的通识教育必定包含科学教育的成分在内。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源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思想。1909年,哈佛大学校长洛厄尔第一次对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进行了区分。他认为,传统的自由教育贯穿于本科生教育的全过程,而通识教育主要是作为专业化前期的知识准备。 尽管美国目前仍有人认为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这两个概念很难区分,但从美国各知名大学的最新网页资料看,现在的趋势是将这两个概念作适当区分:自由教育更多地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与之相对应的概念是职业教育;而通识教育则更多地作为大学教育或课程结构的一部分,与之相对应的概念是专业教育(Special Education)。即使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了的今天,仍然需要自由教育。通识教育即使在当代也不能替代自由教育,它最多只是自由教育的一部分,而专业教育则是自由教育的另一部分。或者说,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都只是“表”,自由教育才是“里”。 由于过去翻译的原因,国内有关通识教育的概念比国外更为混乱。今天是应该将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这两个概念适当地加以区分的时候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给予通识教育恰当的定位。其实,过度抬高通识教育而贬低专业教育对于大学实施通识教育并不一定有利,因为那样设立通识教育的目标很可能是画梅止渴,不具有可操作性。 国内有学者认为,通识教育是有关“做人”的教育,专业教育是有关“做事”的教育,似乎前者比后者更为重要。其实他们说的通识教育可能是指自由教育。如果不是这样,那就很难理解传统的具有浓厚专业教育色彩的欧洲大学教育,难道不同时也是有关“做人”的教育吗?欧洲大学之所以不像美国大学那样强调通识教育,正像哈佛大学“核心课程”方案制定者罗索夫斯基所说,并不是因为他们不重视“做人”的教育,而是因为欧洲中学教育比美国中学教育更为重视通识教育,所以用不着大学来过多地为通识教育补课。 国内还有学者将通识教育与人文教育等同起来,这更是一种片面的见解。我们不否认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不否认人文教育是通识教育里最重要的成分,但如果因此而将科学教育排斥在通识教育之外,显然是不正确的。在当代社会,科学和科学的思考方式正以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广泛影响着人类活动。完整的通识教育必定是包含科学教育的成分在内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自二战结束以来国外几乎所有知名大学,只要是实施通识教育的,其通识教育中必定包含科学教育的成分,而且近年来加强科学教育还成为了一种共同的趋势。 总之,应该准确地理解通识教育的概念,过宽和过窄的理解都会导致在实践中产生偏差。通识教育是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结合。自由教育是通识教育的灵魂,但通识教育不等于自由教育的全部。大学教育的形式主体是专业教育,而专业教育同样应该以自由教育为灵魂。 |
1 |
论坛帮助 会员认证删帖申请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