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上海财经大学论坛 > 你问我答 > 浏览当前帖子 手机版 - 认证发帖 - 隐藏左侧栏
校庆的价值
返回本版】  【发表帖子】  【回复帖子 浏览量  1478      回帖数 2
帅气太子    等级  贵宾

楼主 发表于  2012/3/23 23:48:07    编 辑   


东方木匠于2007-11-11

为什么校庆重要?

校庆提供了一个契机,去挖掘一个大学的根脉,探寻一个大学的传统,思考一个大学的精神和灵魂。

我在9号那天逛了新校史馆,我自认为对这个学校已经比较了解了,但是当我从右侧进入从左侧走出时,我仍然感到了它的悲壮。

一个不知道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教训的民族是要永远栽跟头的民族,大学同样如此。

我在暑假曾写过一篇整理财大反右史的文章,唤作《不容忘却的历史》,里面有这段话:

人要吃一堑长一智,要长记性。好了伤疤忘了疼,非但于理不通,于情也属自虐。一个有着如此之多的因制度性的因素导致的关停并转、撤校复校的经历,受到强权三番五次戏谑的高校,更应将一些记忆深藏在心,并有所觉悟。这种觉悟,不应当仅仅是表面上的感受到要“朝中有人”、要想尽办法“攀高枝”、“找靠山”这样一种实用的但却是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计,实用主义可以左右逢源于一时,但要千万记得莫把权宜当永久——真个作成个地地道道的奴才了。在韬光养晦隐忍不发的岁月中,也要有一点对于社会和历史的责任感,该说话时要说话,该表态时要表态,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每一次倒退都不会给一个财经类高校带来任何好处,所以财经类高校比任何其他高校都更应该有动力捍卫改革与开放的时代精神。

九十岁寿辰的老shufe正在重新梳理自己的曲折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一本校史是足够写成一篇史学的毕业论文或一本专著的,前段时间我还看到一本《中国经济学的成长——中国经济学社研究(1923—1953)》的新书,讲的就是当年那一批庚子赔款留美的中国第一代经济学人在民国时代如何贡献于国家民族的历史。当然,解放后他们就被批为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这个学社也就衰落下去直至关门。而老社长马寅初老先生也很快遭到了批判。老shufe的历史与此也是很有几分相像的。

不去从历史中思索出一些东西,在国家未来的政治和经济的风雨飘摇的不确定性中就不容易有所坚持,就容易跟风骑墙。

幸运的是,我们的九十年中的看似遭受挫折的事件与人物,恰恰都是正直、勇敢、不屈的品格之反映。我们不是一所具有革命传统的学校,我们不谋求“又红又专”。我们与国民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与西方“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与英美传统始终息息相关、藕断丝连,我们本就没有某些红色大学标榜的红色苏联模式的血统。我们今天正在回归到解放前以英美为师的传统中来,大胆地学习西方一切先进文明。


历史的否定在今天得到反转,所谓辩证。

这便是我们必须高调借此机会梳理、宣扬和传承这种上财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之所在。

沙俄近卫军    等级  贵宾

2 楼 发表于  2012/3/23 23:48:07    编 辑   


木匠叔叔的文章,赞

      
dfgjl1    等级  贵宾

3 楼 发表于  2012/3/23 23:48:07    编 辑   


学校的风气就是左加古板

      
1
表情
所有内容均为会员自愿发表,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论坛帮助 会员认证删帖申请 联系我们
©www.suidei.com  Processed in 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