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登录注册 |
☦ 上海财经大学论坛 > 你问我答 > 浏览当前帖子 | 手机版 - 认证发帖 - 隐藏左侧栏 |
评程恩富“丁克家庭对祖国发展有贡献,应该享受高保” | |
【返回本版】 【发表帖子】 【回复帖子】 | 浏览量 378 回帖数 6 |
![]() |
淡淡zsh 等级 贵宾 楼主 发表于 2012/3/24 0:51:54 编 辑 |
|
---国家应该奖励“断子绝孙”吗? 何亚福 有一首歌唱道:“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快。”在中国古代,“断子绝孙”可以说是最恶毒的一句骂人话;然而在今天,“断子绝孙”不但不再是骂人话,在某些人眼里,“断子绝孙”还变成了一种高尚的行为。2006年11月13日,程恩富在华南师范大学演讲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高论:“丁克家庭对祖国发展有贡献,应该享受高保”! 程恩富何许人也?此人是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头上还有一长串的光环:海派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部级跨世纪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教育部中青年理论经济学研究组组长、中国海派经济论坛主席、上海市社科联常委,还兼任中国《资本论》研究会、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中国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系统研究会、中国高等财经院校政治经济学研究会和上海市经济学会5个重要学会的副会长…… 什么叫“丁克”?丁克的英文是DINK,是double income no kids的缩写,即“双收入、无子女”的意思。本来,一个家庭如果自愿选择不生孩子,这属于这个家庭的内政,别人无权干涉;然而,如果把丁克家庭提升到“对祖国发展有贡献”这样的高度,并且用“应该享受高保”来奖励丁克家庭,性质就完全不同了。程恩富说:“如今上海、深圳、广州、北京等地已有少数年轻人在维持不生育的丁克家庭。我认为丁克家庭对祖国有贡献,应该享受高保。”他的依据是:“孩子一生下来,对于国家的教育、医疗、就业等一系列压力随之而来。生得越多,国家的投入就越多”。因此他认为,相对而言“丁克家庭”对社会的贡献大,到60岁后享受高保是“有充分理由”的。 程恩富的“充分理由”是否站得住脚呢?我们知道,一个国家的就业率或失业率与这个国家人口数量的多少并没有必然联系,一般来说,经济繁荣时失业率低,经济萧条时失业率高。一方面,人口多了,一个工作岗位固然有很多人来竞争;但另一方面,人口多了,就会产生更多的工作岗位。因此,阿根廷的人口密度很小,每平方公里只有12个人,但阿根廷的失业率远远高于很多人口密度大的国家(如日本)。程恩富既然喜欢人口少,他为什么不搬到人烟稀少的村庄去住呢?他为什么喜欢住在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呢?可以设想,如果程恩富搬到一个人烟稀少的村庄,他这位堂堂的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能不能找到工作,还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至于说到国家对孩子的投入,事实上,在把孩子抚养成人的过程中,家庭的投入是主要的,国家的投入只占很少一部分;而且,国家对孩子的投资并不是无偿的,因为孩子长大并参加工作后,国家是通过税收来连本带利收回这笔钱的。从经济的角度来看,父母抚养孩子是亏本生意,而对于国家来说则是赢利的。因此,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的国家,多数人都不愿意多生孩子,而国家则对多生孩子的家庭进行补贴,生的小孩越多则补贴越多。设想一下:假如程恩富的父母是丁克,是不是就“对祖国发展有贡献”?假如是这样的话,那么程恩富岂不是认为:他自己的出生是一个错误? 有人说:“丁克家庭由于没有子女,因此节约了自然资源。”但事实上,在丁克年老退休之后,是需要下一代来赡养的。根据美国经济学家的研究,美国GDP的8%来自能源,4%来自除了能源以外的其它自然资源,这两者加起来占GDP的12%,但这12%除了包括自然资源的直接成本以外,还包括了劳动力和资本在内。也就是说,直接的自然资源占GDP的份额不到12%。相比之下,劳动力的贡献占GDP的50%~75%。因此,丁克家庭对下一代造成的负担远远大于多子女家庭对自然资源造成的压力。 不过,程恩富的观点是完全符合计划生育理论的,因为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是“惩罚多生”的,既然惩罚多生,那么奖励少生乃至丁克也就是顺理成章了。如果人类都是坐吃山空的败家子,如果人类都是只会消费而不会创造的废物,那么,不但应该奖励丁克,还应该对自杀者授予“烈士”称号,因为自杀者为减少人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从几千年前一直到现在,随着世界人口总量的增加,人均财富也随之增加。这就证明,在正常情况下,人的价值是正数而不是负数。减少了人口,也就等于减少了社会财富。 |
![]() |
小迪 等级 贵宾 2 楼 发表于 2012/3/24 0:51:54 编 辑 |
|
学者也是人呐,提出的观点不能被你,我接受也是正常的 有争论才有进步呀 |
![]() |
四区小泡 等级 贵宾 3 楼 发表于 2012/3/24 0:51:54 编 辑 |
|
我同意楼主的观点 |
![]() |
qieting 等级 贵宾 4 楼 发表于 2012/3/24 0:51:54 编 辑 |
|
何亚福搜狐博客 http://heyafu.blog.sohu.com/ |
![]() |
mjlyxx 等级 贵宾 5 楼 发表于 2012/3/24 0:51:54 编 辑 |
|
确实,我同意楼主的观点。 |
![]() |
liweixiang 等级 贵宾 6 楼 发表于 2012/3/24 0:51:55 编 辑 |
|
两个家庭的对比与两个国家的对比 何亚福 有两个家庭:竺家和夏家,这两个家庭原来的经济状况基本相同,都是比较贫穷的家庭。竺家有两个孩子,一家四口人;夏家信奉“只生一个好”,所以只有一个孩子,一家三口人。竺家由于有两个孩子,所以人均收入比不上夏家。因此,夏家常常嘲笑竺家不懂得“只生一个好”的道理。后来,竺家和夏家的孩子都长大了,也都参加工作了。过了不久,这两家的父母都退休了。从那以后,竺家的人力资源优势开始显示出来了,竺家的人均收入也超过了夏家。 在这个例子中,印度就好比竺家,中国就好比夏家。现在中国平均每对夫妇大约生1.5个孩子,印度平均每对夫妇大约生3个孩子,两者的孩子数量之比为1:2。现在中国人口虽然仍然比印度多,但中国每年出生人口只有印度的一半左右。 谁都知道,孩子是没有经济收入的,一个家庭如果有较多的孩子,那么,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个家庭的人均收入必然会降低。例如,一对夫妇的家庭年收入是5万元,如果他们是丁克,这个家庭的人均收入就是2.5万元;如果有一个孩子,这个家庭的人均收入就是1.67万元;如果有两个孩子,这个家庭的人均收入就是1.25万元;如果有三个孩子,这个家庭的人均收入只有1万元。所以,孩子越多,人均收入越低。只看短期利益的人,当然会认为“只生一个好”;然而,从长远来看,在孩子长大后并参加工作后,有两、三个孩子的家庭显然比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更具有竞争优势。 有人说:“一个家庭如果只有一个孩子,更有利于集中财力培养这个孩子成才。”其实,一个家庭如果只有一个孩子,反而不利于这个孩子成才。就好比给禾苗施肥,过度的施肥反而不利于禾苗的生长。现在培养一个独生子女的费用,相当于在正常情况下培养两个孩子的费用。只生一个,等于白白浪费了培养一个孩子的费用。 从很多方面来看,中国比印度更有优势。例如,中国的国土面积是960万平方公里,印度的国土面积只有320多万平方公里,不及中国的一半。即使扣除中国西部不适宜人居住的地区,中国的可居住面积仍然比印度大得多。中国的石油资源、煤炭资源、金属矿产资源、森林资源也都比印度丰富得多。中国的工业基础也比印度更雄厚,基础设施比印度更齐全,引进外资比印度多几倍。 然而,印度有一个最大的优势:人口结构比中国年轻。印度由于不实行强制计划生育,因此人口结构没有受到破坏,在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方面来说,印度将超过中国。印度近20年保持了6%的年均经济增长率,最近增长率已经达到了9%。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06-2007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印度的排名领先于中国。此外,印度产业工人的平均工资涨幅已超过中国,在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供给方面,印度也走在了中国前面。 总的来说,现在中国的经济状况优于印度,然而,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枯竭,印度经济实力超过中国是迟早的事。用武侠小说来打个比方,一个是用自残来激发力量的邪派武功,一个是基本功扎实、循序渐进的正派武功。邪派武功虽然在开始时会胜过正派武功,但最终会走火入魔而败于正派武功。在未来几十年,中国将面临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而印度却不存在这个问题。国家之间的竞争,最终决定胜负的因素是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而不是自然资源。 |
![]() |
Little_Bug 等级 贵宾 7 楼 发表于 2012/3/24 0:51:55 编 辑 |
|
完全同意楼主的意见。 这位程xx今年好像还发表过一个什么歪歪理论,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过期的“名家”为了遭人遗忘,就要不断地抛出一些歪理引起外界的注意。 |
1 |
论坛帮助 会员认证删帖申请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