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登录注册 |
☦ 上海财经大学论坛 > 菁菁校园 > 浏览当前帖子 | 手机版 - 认证发帖 - 隐藏左侧栏 |
岁月景好分享澜美文化:七夕节,在古代怎么过? | |
【返回本版】 【发表帖子】 【回复帖子】 | 浏览量 1308 回帖数 2 |
![]() |
岁月景好 等级 瓶子 楼主 发表于 2015/8/22 21:49:41 编 辑 |
|
七夕节刚过,大家的热情也已慢慢散去,各大商场布置的温馨浪漫的场景已撤下,节日的热闹已淡去,一切恢复到平静。相信大家对七夕的印象,最多的是关于牛郎织女的故事,但是在古代是怎么过七夕节呢? 接下来,澜美文化就带着你来了解,古代七夕节是怎么过的。 每年七夕,不知尘世中有多少红男绿女像牛郎织女一样约会。实际上,七夕跟情人节毫无关系,恰恰相反,过去民间谈婚论嫁,还要有意避开七夕:“七月七日,迎亲嫁女避节。” 七夕其实是女儿节或者说是乞巧节。 在过去,女孩都希望自己心灵手巧,日后能相夫教子、男耕女织。而织女是巧星,传统女性的偶像。所以每到七夕,姑娘们都要做各种奇巧小玩意,向织女星乞求智巧,“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祈祷之后,姑娘们还会互相赠送小工艺品,送上美好祝福。 在宋代,七夕是一个非常盛大、隆重的节日。热闹气氛从农历七月初一开始,据《醉翁谈录》记录:“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南宋七夕,“数日前,以红鸡、果食、时新果品互相馈送”,到七夕夜华灯初上时分,“倾城儿童女子,不论贫富,皆着新衣”。 《东京梦华录》与《梦粱录》均记录了宋人在七夕夜乞巧的情景: 北宋人“至初六日、七日晚,贵家多结彩楼于庭,谓之‘乞巧楼’。铺陈‘(喝乐’(宋代最流行的泥娃娃)、花瓜、酒炙、笔砚、针线,或儿童裁诗,女郎呈巧,焚香列拜,谓之‘乞巧’。妇女望月穿针,或以小蜘蛛安盒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南宋的“富贵之家,于高楼危榭安排宴会,以赏节序;又于广庭中设香案及酒果,遂令女郎望月,瞻斗列拜,次乞巧于女、牛。或取小蜘蛛,以金银小盒儿盛之,次早观其网丝圆正,名曰‘得巧’。” 宋代的七夕还是一个“购物节” “(喝乐”地位相当于今日的芭比娃娃。 同芭比娃娃一样,制作精良,身材、手足、面目、毛发栩栩如生,而且也配有漂亮的迷你服装。《醉翁谈录》说:“乞巧节多博泥孩儿,端正细腻。或加饰以男女衣服,有及于华奢者,南人目为巧儿。” “(喝乐”既然风靡天下,价钱也就不可能太便宜,“价亦不廉”;贵者,“一对直数千文”。名匠袁遇昌制作的“(喝乐”更是昂贵,每对叫价“三数十缗”。除了“(喝乐”这种宋朝人的“芭比娃娃”,商家在乞巧节前面,还会隆重推出其他玩具,如以黄蜡铸成的“凫雁、鸳鸯、鸂鶒、龟鱼之类,彩画金缕”。 许多宋朝诗人都写过七夕诗,南宋人赵师侠细撰宋朝七夕佳节之风情民俗: “明河风细,鹊桥云淡,秋入庭梧先坠。摩罗荷叶伞儿轻,总排列、双双对对。花瓜应节,蛛丝卜巧,望月穿针楼外。不知谁见女牛忙,谩多少、人间欢会。”宋人的七夕,肯定过得比今天的人有趣。 现在的很多节日,明显没有以前的那种节日气息了,都被商业化了。 特别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很多人都在淡化这种感觉了,反而对国外的节日更加有兴趣了。 就像中国传统的端午节,却被韩国在联合国申请了他们国家的遗产,可见我们国家对这方面还不够重视。 不过这件事,当时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给了中国人一次教训。 看到社会存在着,传统节日及文化淡化的景象,澜美文化公司创始人,深知传统文化对我们的重要性。 因此,专注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用互联网传播优秀的中国文化,让大家用传统文化区创造价值。 本文版权归澜美文化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分享结束。发现自己要多了解传统文化了,不断学习,积累,修身。你了解哪些传统文化呢?你对传统的文化的理解又是怎样的呢? 感谢关注岁月景好(QQ:1214911713)分享,点击了解更多 如果本文,对你有所启发,欢迎交流分享,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
![]() |
岁月景好 等级 瓶子 2 楼 发表于 2015/8/22 21:51:36 编 辑 |
|
![]() |
![]() |
好月1 等级 瓶子 3 楼 发表于 2015/12/18 2:46:35 编 辑 |
|
法律管理工商金融文史艺术类、理工数学计算机类,各类本科硕士论文指导,博士论文专业指导团队助您成功。联系扣扣:2752519771 |
1 |
论坛帮助 会员认证删帖申请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