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登录注册 |
☦ 上海财经大学论坛 > 你问我答 > 浏览当前帖子 | 手机版 - 认证发帖 - 隐藏左侧栏 |
上财校友:站在南怀瑾的肩膀上! | |
【返回本版】 【发表帖子】 【回复帖子】 | 浏览量 735 回帖数 0 |
![]() |
bmw335il 等级 贵宾 楼主 发表于 2012/3/23 23:13:05 编 辑 |
|
[转自:新燕顿旺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m/xydunwang 昨天有位网友怒气冲冲地说:“《论语》一以贯之,那个‘一’你懂了吗?你是不是也想靠批评南怀瑾来卖书?” 我说:“你是这样想的吗?我并没有这样做的意思。” 但是,我的心里却很不是滋味,我想,如果南师在很多人心目中已经完美到不容许任何批评和不同声音的话,那就正是他该批评的地方。孔子一生,不也经常受人嘲笑和非议吗? 那我们今天就来评一评南怀瑾和他的《论语别裁》吧,我相信南师是乐于见到后辈们敢于站在他的肩膀上的。 《论语别裁》成书于1976年。 南怀瑾先生是一位佛教界的大德居士,当代的禅宗泰斗,有修有证,近年致力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推广儿童读经运动。人们说“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正是南师的写照。与他有过接触的,常以两句话评价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些评价很不简单,南先生一生的际遇更不简单,兼通儒、释、道的国学修养更令人高山仰止。我所说的国学修养,当然指恭行彻证、一日三省、死而后已的“学问”,并非一般人夸夸其谈的“知识”。 很巧的是,本人早些年好读佛经,因此看了不少南先生的著作。个人觉得他最重要的作品起码有三部:《楞严大义今释》、《如何修证佛法》和《论语别裁》,后两部都是根据他的讲座内容整理成书的。这里单说《论语别裁》。这本书洋洋洒洒六十五万字,内容丰富,生动有趣,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读起来让人趣味盎然,不忍释卷。《论语别裁》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都是革旧鼎新的。 首先,《论语》的价值在“讲”,而非“注”。 《论语》中的语录,原本就是孔子与其弟子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对话,它是生动活泼的,更是有情境、有主体的。后人因其义宏深,而尊其为“经”,但并不需要我们在学习中也刻意板着个面孔不苟言笑,否则非但不能见仁见智,更是对孔子“乐而忘忧”为学精神的违逆。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首先打破了古人学经时的呆板面谱,博古论今,侃侃而谈,所以能风靡于当世。 其次,南先生“经史合参”的方法令人耳目一新。 一般的读经方法,如曾国藩所言,盖自西汉以至于今,无非是义理、考据、词章三途。但是,《论语》学问的最大特点,乃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无论是为学、为政还是日常处世的智慧,无不与人的具体人生境遇息息相关。而义理、考据、词章三途,皆为读经而读经,缺乏活学活用的灵活方便。但是,如果一味和今天的时事结合,则事过境迁,难免给人炒冷饭之嫌。何况,褒贬当今的为政得失,总有诸多不便宜处。所以南怀瑾先生干脆用经史合参的方法,既能让人将经典的智慧与史实联系起来作深度思考,又能避免一味求新带来的时效短和政治上敏感的弊病。 最后,《论语别裁》图的是成为整个传统文化作普及,而并不局辖于儒家。 《论语别裁》象是一道门,这里不仅仅能指示读者通向儒家思想的殿堂,同样能指示我们进入佛学、老庄哲学及诸子百家的思想殿堂。南怀瑾先生的学问博大精深,但贯穿其中的,实在讲只是佛家之心性,儒家之天命,得此“一”,天以清、地以宁矣。南先生一生最大的贡献,便在于处处示人以“一”,不作门户之辩。真理,一定是殊途同归、光光互融的,除非它不是真理。那些因儒辟佛,崇法废墨之说,皆愚夫盲言也。 但是,若反而观之,以上三处特点,又恰恰是它的缺点之所在。 《论语别裁》因是讲座内容的整理,所以词繁不杀,读者第一次阅读不觉大碍,但再读时便有重复罗嗦之嫌;因其“经史合参”的解读方法,言辞间多有帝王将相,所以不免被张中行之流攻击,诬他为封建帝王颂赞歌;又因《论语别裁》内容驳杂佛、道及诸子,常使一般读者感觉“口味不够纯正”,而且全书重解、轻注、无译,没有可供参考的白话译文,常给研究者带来查阅上的不便。所以说有一得必有一失也。(待续) 推荐阅读: 惊人发现:《论语》暗藏“燕鹊图” http://blog.sina.com.cn/u/48e06301010006w1 |
1 |
论坛帮助 会员认证删帖申请 联系我们 |